若少气者,栀子甘草豉汤主之。阳明以胃实为病根,更当以胃寒为深虑耳。
心烦喜呕,呕而发热,柴胡证也。夫按之濡为气痞,是无形也,则不当下。
心下硬,已见胃实之一班。若小承气三物同煮,不分次第,只服四合,但求地道之通,而不用芒硝之峻,且远于大黄之锐,故称微和之剂云。
少阳病,欲解时,从寅至辰上。阴气胜,则阳不达于四肢,故为寒厥。
若重发汗,复加烧针者,四逆汤主之。若心下悸,小便不利者,去黄芩,加茯苓四两。
且二味皆甘,甘先入脾,能坚固堤防而平水气之亢,故功胜于甘、术耳。心悸而烦,是寒伤神、热伤气矣。